西佛國,位在海安路二段的神農街上,在舊時算是五條港區的中心地帶,但隨著朝代的蛻變歷史的演進,擁有的歷史少說也有一百多年了,年齡比我們大上許多,所以我們可能不熟悉也或許根本沒聽過,老一輩的人或許曾經聽說,畢竟同樣是歷經日治時期而一起走來的,可見它的歲數足以讓我稱呼為曾曾祖父了。但即使對它毫無見解,凡是走過台南五條港園區,必不能錯過的就是它了。走在五條港除了美食小吃,裝置藝術,和許多年輕人喜愛的咖啡館外,我想最值得親自走上一趟的就是神農街了,這裡已經成為許多年輕人發展藝術創意和重建歷史的地方,像是黑蝸牛工作室,窩居,木子等等,都非常特別,和許多能讓上班族工作完到這紓解疲憊的小酒館。P1110414

而西佛國從日治時代開始就一直佇立在這既充斥著藝術氣息而且又保有文化素養的街巷裡的一間擁有歷史價值的佛粧店。看似不起眼的裝潢卻有著清晰可見的日式木製拉門,從外頭可見裏面光線微弱,好像只有一盞燈微弱的供應著他雕刻時所需要的視線,而他就是年已八十的蔡天民了,源自福建的西佛國,是泉州福州漳州三派裡的福州派,佛粧技藝傳到他已經是第四代了,專注雕刻的神情似乎不因我們的無意照訪而有所改變。數件精緻雕工下的佛像是漫長時間下的產物,因為一件完整的佛像必須先經過選材開斧和構圖,而木材必須是挑選檀香木,樟木,沉香木為主,因為它必須耐久,質地堅硬而且富有香氣的,這不僅僅是對神明的尊重而已,對於我們台灣如此眾多的虔誠信徒而言也是一種福氣,因為每次前去拜拜時總會因為它散發出的特殊味道和燒香氣味而覺得更靈驗更是有求必應,因此選材是很重要的。而接下來則是更進一步的打胚,將神像做個初步定型的工作,其次,最專業的部分是修光和開面,因為臉部雕刻必須做得非常細微而且傳神,這影響到整尊佛像的神態和氣勢,因此得把它做神氣凌人,才有高高在上的感覺。而後的打底是先用砂紙將神像從頭到底座磨的更為平滑再塗上膠質的底漆。最後則是按金身和彩繪,主要是將佛像上金箔而使它顯得更氣勢非凡,而雕刻佛像的過程大概就是如此了。  

由此可見這是多麼複雜的流程能從先祖蔡義培到祖父蔡心在傳承到父親蔡南山而後到他,世代的技藝流傳從未間斷,這是何等不容易,和堅定的意志所打造的輝煌歷史,如今源遠流長的延續下去。

20637蔡博丞

 

TAINAN52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這次的國文巡禮來到的赤崁地區,
雖然本想寫赤崁的心得不過運氣不好抽不到赤崁樓,
但是這卻令我有了許多意外的收

經過抽籤後決定的地點是萬福庵,
從民族路二段的松村進去巷內直走便可見萬福庵了,
萬福庵外有棵巨大的樹名為「猴靈樹王公」因其外貌好似猴子爬在其上,
樹齡已經達兩百多年

IMG_20130318_095532  

廟前可見白色燕尾的高牆,其名為「萬福庵照牆」,
相傳為施琅滅名鄭後,阮夫人改房門朝西以風水剋施琅,
施琅得知後便在門前建照牆以阻隔不好的風水,
白色的照牆約一兩個人身高,長約六七米
其上燕尾分兩層,中間為高兩側較低

IMG_20130318_100454  

 

萬福庵原為鄭成功將士阮駿妻之宅邸,
清軍在廈門與荷蘭交戰後,
因該地難以防守,鄭經領其人民撤退來台,
阮氏夫人與其子亦隨之來台,但其子來台不久便病逝,宅邸僅剩阮氏夫人獨居
阮夫人逝世後當地居民便將其改名為「阮夫人寺」,後改為現名「萬福庵」

IMG_20130318_100316  

這次的參觀很可惜巧遇萬福庵正在做外型整修,
僅能在外瞻仰其宏偉壯觀,
以及周圍景色諸如「地方髮院」、「陳世興宅」等等

IMG_20130318_100356  

 

萬福庵前有四紅柱及一香爐,
二樓外兩旁有寺塔的構造,兩塔中有個似陽台的場所
眾人坐在樹下欣賞萬福庵周圍的風光,望著四周低矮的建築,彷佛置身明清時期,
微風徐徐,但正午陽光的熱氣也一陣一陣的襲入我們的樹影下,
時涼時暖的愜意令我舒服的昏昏欲睡

21018曹宏彰

TAINAN52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ㄙㄨ~~ㄙㄨ~~,陣陣的吸麵聲從四面八方衝向我的耳膜,造成了強烈的震撼感,我不法忍受,再也無法忍受這使客人無法抗拒的炒泡麵是哪種味道,可使所有人無法忍受,一心只想用盡人生的最後一口氣將這每十吸進飢餓已久的肚子,為求得到平反.選擇點一碗麵,以其人之道反制其人之聲......這難以對付的敵人就是{保哥黑輪}

     我不相信,也不能相信,有如此美味的食物,但這念頭就在我吃下麵的第一口,完全的改變了,不過是泡麵,卻不輸準備已久,吹彈可破的拉麵,卻不輸咬勁十足的意麵,卻不輸彈滑細緻的冬粉,加上配菜:甜不辣,肉絲和雞蛋,所有味道融合於炒泡麵中,想著想著,卻不小心將通往幸福的道路吃完了,我只好再叫一碗,繼續那美好的路途,吃完後,只不過為了解渴叫了杯便宜的紅茶,那意料之外的美味,又再次征服了我的味覺。

    除了那超人氣的炒泡麵.裡頭的裝潢更是獨一無二,進去店裡你會感受到那竹林清新的自然風格,它們利用了竹子圍成竹牆,又因黃色的竹木.更營造出懷舊的氣氛,而在牆上野放上許多早期的民生用品.添加古早的感覺,上去二樓,你會看到這家電的精神指標,一誌紅旗上面寫著保哥黑輪,而其後便是一尊令人尊敬的神明,我不清楚那尊神像是哪位大王或是祖先,我只看到店員,不時的上來拜拜,誠心誠意的祭祀,那精神可能是只有店員才了解的意義,才能體會。

     當然不用我說,這美味的炒泡麵肯定有許多人慕名而來,慶幸我們選在平日上課時間來享用,才能找到零星的位子,當我坐下在那僅存的位子,看著桌下其他人留言的紙條:終於排到了......我就不敢想像假日時,這裡擠滿為美食而來的食客,經過這次的享受,我想我也成為保哥黑輪的大食客.大粉絲。

........21026陳宣維

TAINAN52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義豐冬瓜茶

        啜飲一口甘甜的冬瓜茶,新鮮的冬瓜香醇在舌尖上迴盪,沁入心脾,原來,一杯茶就能讓人心曠神怡,原來,一杯茶就能使人怡然自得,義豐冬瓜茶,創立於民國元年的好味道,仍然在武廟旁,將傳統方法製作的冬瓜茶,一杯杯地賣給所有享受生活、慕名而來的人。

        武廟旁的義豐冬瓜茶是一間祖傳的百年老店,堅持使用手工熬煮,遵循著代代相傳的古法,就是因為這種對技藝、祖先的尊重,使得義豐的冬瓜茶甜而不膩,與其它家冬瓜茶的死甜形成相當大的對比,這種無法替代的香醇,使得義豐阿川冬瓜茶在武廟旁始終屹立不搖,喝一口,就能喝到濃濃的冬瓜茶香,沒有太多的修飾,古早味就是這麼的濃厚、這樣的清爽,一個時期的繁榮,是風潮,一個時代的興盛,是經典,而這樣的經典,值的下個世代的人再三回味,長長的人龍,駐足了一個世紀,依舊仍未散去。

         每個經典,都經過萃煉......

        現在義豐冬瓜茶,前身是義豐冬瓜工廠,現年八十三歲的第三代傳人林嵩山先生,見證了冬瓜糖的興衰,也將先祖傳下的傳統技藝,留給這個時代,然而,隨著商業時代的來臨,傳統手工業逐漸式微,冬瓜伯也曾有結束冬瓜工廠的意圖,而冬瓜伯的小兒子林科川先生,為了堅持這間難得的老店,林科川先生創造出冬瓜珍珠、冬瓜波霸、檸檬冬瓜......等等不同的新奇口味,如果沒有曾經的沒落,就創造不出現在「義豐阿川冬瓜茶」的輝煌世代。

        下次行經武廟,我還是會懷念這個難得的味道,美味的食物需要一些搭配,義豐冬瓜茶就是我的首選,它能替我解膩,帶給我滿滿的好心情, 百年的唇齒留香。             -21028陳勝文                                                

  

TAINAN52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從福建搭船來的人民,停在當時身為五條港之一的南勢港,由於一路上的平安,於是就在神農街上建了一座「水仙宮」,而這座廟宇可是當時的「七寺八廟」之一,主要祭祀大禹,陪祀項羽,寒奡,屈原,伍子胥,以「一帝二王二大夫」的方式呈現。而廟門沒有門神,不覺得很奇怪嗎?那是因為,大禹是一位「開國君王」,不需要所謂「門神」,所以門上才會只有門釘啊!

  然而,這座廟的命運卻不是太順遂,在日治時代,日本人需要一片空地,就將它的中、後殿拆除,只留下小小的前殿。而因為漁民都在此交換漁獲,久而久之就成了一個菜市場,更因為是圍繞著水仙宮興起的,因此名為「水仙宮市場」,但後來發生了一場大火,將原先的形狀抹去,換上了現在的模樣。

  在我小時候,阿嬤就經常帶著我在水仙宮市場中走跳,使我對這市場非常熟悉。但是長大後,幾乎沒有時間可以進去,直到最近一次的戶外教學,我才又踏上這充滿回憶的所在,我所走的每一步,都有名為想念的浪潮敲打著我的心,我所吃的每一口,都有一隻隻名為故鄉的倦鳥,飛回我內心的巢。經過了這麼多年,我對於它的印象,早就沒那麼清晰,是味道,是以前的味道,吹散這一片朦朧的霧,帶我回家。 

                                                    20634劉定鑫

TAINAN52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清康熙二十二年(西元一六八三年)鄭成功舊將施琅率兵攻台,鄭克塽降清,鄭成功辛苦打拼的江山毀於小人和不孝子孫,寧靖王朱術桂及其五妃都自縊於寢宮,施琅收復台灣,與其部將吳英將其改建為供奉媽祖廟的天后宮.

  關於天后宮,他還有許多令人驚奇的傳奇,傳說中當年施琅攻台時,駐軍寧靖王府邸,中有一對龍目井,井水不多,但自從施琅駐紮此處後,井水噴湧不盡,足供大軍使用,施琅奏請將此處改制為台郡天妃宮.竣工時,康熙皇帝特遣禮部尚書來此主持祭典.康熙二十三年敕封天后,改制官廟,御賜[輝煌海澨],這是台灣最早官建媽祖廟,同時媽祖受封天后也是從此廟開始,由此可見台南大天后宮的歷史悠久.

  在走進大天后宮之前,會先在正門看到一塊寫著[天后宮]的門牌,據說是寧靜王朱術桂親筆寫的,一旁的門板上有著七十三顆釘子代表著祀典官廟及媽祖崇高的神格,剛走進大天后宮,便會被他玲郎滿目的匾額嚇著了,樑上懸掛著最早從康熙年間到現在的總統馬英九的匾額.廟裡傳來陣陣的鳥鳴,配合著從天井裊裊上升的香火,任何人都會為這神聖的一幕而震懾,這是如此的莊嚴和寧靜,三百年來的風風雨雨他都經歷過了,有一種精神上的超脫,就算再過個三百年,他可能還是屹立不搖,希望人們能夠好好的保護好這麼珍貴的古蹟,為喧囂的市區中,保留一塊清淨地吧!

by21007吳德雲-照片遺漏,之後補上

 

TAINAN52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東巧鴨肉羹,原名清珍鴨肉羹,位於武廟旁永福路二段,由兩間店面所組成,算是台南知名的鴨肉焿老店。東巧鴨肉羹打破一般人覺得鴨肉十分乾且粗的印象,口感相當柔細軟嫩。

        一開始老闆娘也只是一個普通的上班族,但因為非常喜歡吃鴨肉羹,卻覺得很多店家都詮釋得不夠完美,才下定決心自己研發口感清爽、肉質不乾粗的鴨肉羹。現在老闆娘每天一大早將新鮮現宰、選過的鴨子處理洗乾淨後,將40隻鴨子同時放進鍋爐熬煮2小時成湯頭後,加入糖等佐料,才成了這一碗充滿台南家鄉人情味的鴨肉羹。

        長時間的熬煮使得薄片的鴨肉清甜軟嫩,絲毫不柴,搭配著甘甜的蘿蔔和清爽的薑絲,及勾芡而成的濃稠湯頭,恰到好處而不過重的味道,不但擄獲了許多老饕的味蕾,也吸引了各大媒體爭相報導,使一些日本、香港、美國等地的觀光客,即使語言不通也會按圖索驥來這裡品嚐鴨肉羹。

                                                                                              21032黃紹恩

TAINAN52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江水號-一艘承載著小米,圓仔,愛玉等等的寶船,在這條國華街上下錨。收留一位位思鄉的遊子,以食材的鮮和細心熬煮的甘,來暖這些受凍的心。

P1110305  

一走進店面,沒有令人耳目一新,只感覺---嗯是老店。位子其實不多,只有面對攤販的幾個位置,和身旁的幾桌而已。

P1110307  

稍待片刻,八寶冰一上桌,是一碗小山清冰,我先喝了口湯,是不甜的那種,沒有多餘的甜膩,正合我意。

P1110301   

再吃了口芋頭,是綿密的,兼具彈性但又爛熟的恰到好處,令我驚訝不已。而圓仔是老闆現切現煮的,嚼勁強到能讓我黏到張不開嘴,還帶著新鮮素材的風味呢!

P1110314 

再往更深的地方挖去是紅豆,大豆,綠豆軟爛的泥,充斥著一種濃濃的豆香,似乎要在嘴裡發芽般。又因為有數種不同的豆類,因此有一種相互交疊的趣味。而後,我就深陷在這碗八寶冰中,吃完了便覺口齒留香,滿溢著清涼的餘韻。

 P1110316  P1110315

 

老闆說這家店開了八十年,八十年耶!這是一段我目前無法體會的時間刻度。從日據時代到了建國百年,從一碗七角到了一碗三十五元,從年輕人做到爸爸,再交付給下一代以及下下代。隨著時間推進,甚麼都變了,裝潢舊了,招牌黃了,椅子裂了。而唯一不變也只剩下當時的口味。

 

堅持了八十年,為了是什麼?賺更多的錢?買更好的房子?不,老闆說:「只是想讓人客吃到最好的」,原來啊!使我的阿公,阿嬤念念不忘的不只是好吃的八寶冰,還有八十年的執著,以及那個年代的舊憶!

                                                    20634劉定鑫

 

TAINAN52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炎炎夏日,漫步在街上,因為是平日,只有稀稀疏疏的遊客,這是我與安平的初次見面。

 

      沿著「茉莉巷」走到底,映入眼簾的便是「安平鄉土文化館」。這裡原本是日治時期「安平尋常小學校」(今西門國小)校長的宿舍,戰後因乏人管理,歷經風雨摧殘, 一度成了危屋,後經政府修復才成了今日的樣子。仿造日式建築構成,保留了當時的韻味,隱藏於巷弄中,予人一種悠閒之感,富有「禪」意的靜謐空間,引起許多人的共鳴。

 

      館內規畫成「文物展示區」和「校史展示區」,以安平教育文化為主題,展示著安平的文物、西門國小的校史,甚至還有小學生的美術作品—獅藝揚。

 

       一位熱心的導覽員,向我們解說此館的歷史沿革,還說了一則關於「樹公公與樹婆婆」故事:這兩棵樹就佇立於館前的庭院,據說曾有人看見一對年邁的夫婦在這裡散步歇息,但一眨眼後就不見了。後來樹木需要修剪,工人在開工前一晚夢到了一對衣衫襤褸的老夫婦對他說:「明天請你手腳放輕一點!」。工人醒來後感到莫名其妙,到了隔日上工才恍然大悟,便懷著恭敬的態度,細心地修剪著樹枝,當天晚上又夢到這對夫婦,這次他們穿著了華麗的衣裳來向他道謝。導覽員還說到,有遊客不相信真有樹靈,便拿起兩塊銅板來「擲筊」,最後得到了三個「聖筊」,說來也真玄。

 

     「安平鄉土文化館」,雖位於不起眼的巷弄中,但卻靜靜地陪伴著安平走過了數十年的歷史,訴說著安平鄉土文化的點點滴滴,往後也將持續下去……

 

202 13 施俊澤

 

DSC04054

DSC04051  

TAINAN52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走進那不起眼的巷子,一座不顯眼的廟佇立在裡頭,我們不會注意到那竟是台灣最早的廣澤尊王廟,不會意識到他竟是守候台灣多年的一座寺廟,這充滿台灣歷史的寺廟就是永華宮。

     靜靜的佇立在巷子的永華宮.人不如其名,供奉的並非鄭成功時期的諮議參軍-陳永華,而是由福建省恭迎而來的廣澤尊王,但為何叫永華宮呢?是因為此尊神像是由陳永華所恭迎來台的,但為了感謝陳永華此舉而使台灣人民受的保佑,後人在寺廟三樓設了陳永華的神像,以紀念.感謝他,而在廟裡頭的廣澤尊王雖沒被許多人認識,他的精神.信念保佑著台南,甚至是整個台灣,自鄭成功時期她便在那靜靜守候,幾百年了,台灣可能因為了有他而有現在謙虛的台灣,不為求什麼,只未守護台灣的意志未嘗不是我們所需擁有的精神。

    然而,現在的永華宮卻非最初的永華宮,當時日據時代,日人為建台灣銀行,廟地強制被接收,於一九二五年遷移至現在所處,因為這次的遷移卻不知造成了多少傷害.損失,但從顯眼的路口遷至小巷中,卻更符合廣澤尊王的精神。

   除了供奉廣澤尊王.陳永華,這小小的寺廟也有其他神像,像在正殿的南斗星君.北斗星君.三坪祖師等.和三樓永華堂中的月下老人.文昌帝君,他們的保佑是我們更安心,他們的精神使的台灣成為獨一無二的國家。

........21026陳宣維

     

     

      

TAINAN52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