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座井沉穩地在安平古堡街五十三巷口仰望著藍天,身旁的觀光客興奮地按著快門,但讓它懷念的,是以前居住在它周圍那些純樸的人們。
這座井名為「延平街古井」,建成的時間並不確定,一說是荷蘭時期,另一說則是清咸豐年間,但不管何者正確,它都如大海般孕育了無數的人民,提供人們源源不絕的水資源。在我們的初次邂逅中,我發覺它的外貌有別於一般印象中紅磚砌成的圓柱體,一層政府為了保護這個珍貴的三級古蹟所加上的水泥覆蓋了原貌,但在內層還是保留了紅磚,又因為安全的考量,古井外圍加設了鐵柵,阻攔了我的好奇,也封鎖了古井的視野。他那圓胖的身軀有如一個大碗公,裡頭盛著清澈的活水,等著人們取用。然而,歲月的痕跡在井壁上飛舞著,翠綠的青苔也不甘示弱,一同在一條條細縫中藏匿著古井幾百年來的所見所聞,誰也無法得知。
這座井完工之初,水源豐沛、井水甘甜,且為淡水井,因而成為居民日常飲食的用水。從解說員口中我們得知,後來日本人在安平鋪設自來水管道,延平街因此受到冷落。但附近居民利用荒廢的井水培育豆芽菜十分成功,菜鮮味美、生意旺盛,因此府城「豆菜芽仔井」之名傳為美談。想像一下,當時井邊大排長龍景象,婦女們個個提著容器在井邊閒話家常,聊夫妻的恩愛、聊小孩的頑皮,有時後感嘆一下貧窮的委屈,但因為身旁有著一群感同身受的「夥伴」,所以能夠一同打氣、撫慰受傷的心靈,讓生活繼續過下去,而古井總是沉默不語地在一旁傾聽著,跟著他們一同喜怒哀樂。
以前,閩粵的移民來到臺灣開墾並聚集而居,形成村落,在北部以散村型態出現,在南部則多為集村。因為南部多平原,乾燥的季節較長,對飲用水的需求成了生活上的重要課題,所以人們不是集居在水源方便取用的地方,就是合鑿深井共同使用,各戶住宅也因此以井為中心,逐漸向外擴張,造就集村的型態。但隨著時代的變遷,科技的進步宣告了古井的退役,所有的功勞都被方便的水龍頭搶走了,昔日的風采不再,它也只能仰天悲鳴,獨自懷念當時走到井邊的人們,花了一番功夫拉起水桶後,甘甜美味的井水在口中打轉的滿足表情,獨自嚐盡備受冷落的惆悵與悲愁,獨自在閃光燈中掩飾著喜怒哀樂。
延平街古井,一座神秘的古井,多少陳年往事不願再提,獨自在時光的大步邁進中原地踏步,不斷地感嘆著感嘆,回憶著回憶……
20215洪裕璋
(參考資料、圖片來源:文化部文化資產局
http://web.hach.gov.tw/boch/frontsite/cultureassets/caseBasicInfoAction.do?method=doViewCaseBasicInfo&caseId=DA09602000393&version=1&assetsClassifyId=1.1#)
TAINAN52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台南市「重慶寺」位於台南市中正路國立台灣文學館後方巷內,為台南「七寺八廟」之一,建於清朝康熙六十年,原為佛教廟宇(「寺」指一般佛教廟宇,而「廟」則是指道教的場域)後來卻引進道教神祗及密宗作為道場,可說是「三合一」廟宇,其中供奉「月老」及「速報司」及提供有情人訴苦的「醋矸」遠近馳名,故又有「醋矸廟」之稱。
民國三十二年(二次大戰期間)寺院遭空襲炸毀,日本政府打算廢寺,當時王天恩居士向日本當局交涉而得保留,民國四十六年王天恩居士募款重建。後來日本人為建台南州廳(現為國立台灣文學館),強迫重慶寺內遷入後方中正路五巷內現址,格局明顯縮小,地處偏僻、場地狹小加上活動減少,現在若不詢問當地人協助帶路,還真不容易找到這間不起眼的廟宇。
一九九九年重慶寺將日據時期被毀的醋甕重新設置,並貼一紅紙寫上「醋矸」兩字立於「速報司」(水守爺)前。據說此醋矸有感情撮合之效,不論是戀愛中的男女或感情不和的夫妻,只要來速報司前逆時針攪三圈醋矸,就有立竿見影之效,重慶寺也因此又有「醋矸廟」之稱呼。
21032黃紹恩
TAINAN52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小橋,流水,游魚,一磚一瓦間透露著歷史的訊息,為每日忙碌的市區增加了一抹青綠,達成了美好的平衡,違和敢在這裡是不存在的,而古色古香這類通俗的詞語,已經不足以形容這座見證了台灣開發以來的歷史,經過多次改建卻依然矗立於此首護著台南這片土地的,赤崁樓。赤崁樓雖然坐落於繁榮的都市叢林,卻不顧周遭的喧囂,以自己的步調悠閒的注視著,看著眼前的這條街從磚紅瓦變成了水泥牆,而不管這個世界如何變遷,他仍每天敞開著臂膀迎接著每一天來來往往的人們,彷彿正笑著說:”Welcome to Tainan!(隨著時間的變遷適當的國際化也是必須的)”
而當一踏進赤崁樓,你可能會很納悶,為何幾百年前荷蘭就已經吹起了中國風?雖說當初的確是荷蘭人建的"普羅民遮城',但由於歷年來的天災戰亂,古城多已頹傾,現在看到的是鄭氏時期改建的,而依照著自己的需求建成的一座如"大拼盤''般的多功能式建築,而隨著時代的變遷,軍事需求已不復已往,城中充滿著如書院、廟宇等成為了居民的活動中心,這使他少了一份肅殺之氣,而多了一分文化,一分祥和,一分的平易近人。
漫步在其中時,彷彿連時間都慢下了腳步,而站在樓前,鄭氏海軍和荷蘭人對戰的那聲音彷彿還環繞在耳邊,鉛製的彈丸加速掠過耳邊,彷彿一伸出手,槍的膛線便會滑下,濺湧的鮮血宣示著主權,牆壁上的彈孔正光榮的訴說著當初浴血奮戰奪回自己土地自治權的點點滴滴,而沒有了這些,我們可能還是化外之地吧。接著來到了文昌閣,這座廟宇從古到今守護了無數的讀書人,不管是經過了十年寒窗,等待金榜題名光耀門楣的窮書生,還是在這競爭激烈的時代期待著增加自己競爭力的學子們,祝福與期許,一塊塊的被寫在板子上,由魁星日夜看守著,而面對種種的期許,他總是回答,心誠則靈。而延伸著往外擴散的老街區,充滿著許多美食及景點,過去繁榮的市街至今依舊不變,而如今充滿著來自遼闊的大陸,卻到這座小島,只為了一窺這座美麗的建築。
生鏽的大鎖,在過去是拿來防患小偷的,而現在,它鎖住的,是生鏽的記憶,它並不會因自己的年紀而擅離職守,現在、過去、和未來,他依然會靜靜的守護著這篷壺書院,守護著赤崁樓,守護著台南人的回憶,把歷史的點點滴滴,一滴一滴的鎖進,他不斷增加的銹痕裡。
在此奉上小澤圓親筆簽名碗!
在此只能做整座建築的概述,其他細部各個建築的個別敘述,請參照本站其他精彩的文章吧!
21041蘇信嘉
TAINAN52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在一個不起眼的小巷子裡,就在一間頗為氣派的婚紗店旁,鮮少遊人能意識到那裏有一條巷子,走進巷中馬上映入眼簾的就是顯眼的招牌,大紅色的招牌底下寫著80年老店,心裡暗暗驚呼了一聲,如此驚人的數字,藏身在阡陌巷弄中。走進店裡老闆露出友善的笑容,有別於其他台南的小吃,能讓顧客留下印象的不只有美味的食物,還有店主與顧客間微妙的互動。
店內空間不大,只有兩張圓桌加上一排靠牆的單人座,最裡面擺著一塊匾額,上頭題著「利如川流」,我想應該是要和店名有所呼應吧?我們請老闆推薦一道,送上桌來的是脆丸湯。

這就是脆丸湯的樣子
心裡納悶為什麼跟店招牌不一樣?不過這一切疑惑就在咬下第一口之後揭開了,雖然是魚丸,可是和我們對魚丸的既定印象有許些差別,外形有點像皇帝豆般的彎曲,表面的色澤「看」起來十分的彈牙,而咬下去後又有如貢丸般的脆脆口感,再佐以一些韭菜,香味更是撲鼻,如果再配一碗滷肉飯一定十分享受,這應該就是老闆會推薦的原因,使這間的魚丸湯和其他台南小吃能與眾不同的原因。
準備離開時和老闆攀談了一下,得知原來那招牌也有一些年紀了,這間店真正的歲數已幾近九十年了,剛步出店門口,老闆開口提醒我們這行人還沒付錢!真是奇妙的經驗,大概大家都還沉浸在魚丸的美味當中,而忘記付錢此等俗事了!
TAINAN52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在中山路的一條小巷子裡,座落著一間廟宇,巷子口寫著「全台首祀七娘媽」,「開隆宮」創建於清雍正十年(西元一七三二年),主要供奉俗稱『七娘媽』的七仙女,七娘媽是兒童的保護神,等到兒女長成至十六歲時,便要在七娘媽的廟宇舉行做十六歲的典禮,在古代是一種成年禮,完成後便可以工作領成年薪水,同時也要為自己的言行負責。現在已轉變為象徵的儀式,體驗意義更甚於實際影響,成為一項台南市政府推行的文化特色。

雖然擁有如次非凡的意義,開隆宮本身卻沒有宏偉的建築,而是和許多民宅擠在一起,一間小巧的廟宇早已深深融入居民的生活中。
步入廟前廣場,許多老年人在蔭涼處聊天,還有一個約莫幼稚園的小孩子騎三輪車四處閒晃,古蹟就是他們的日常生活,沒有什麼敬畏戒慎的氛圍。走進廟裡,輕鬆的氣氛馬上莊重了起來,除了正廳供奉的七娘媽,右邊還有魁星,赤崁樓也有供奉,左邊則是臨水夫人,在延平郡王祠旁也有一間臨水夫人廟,後面則是供奉月老,可見台灣民俗信仰多采多姿的豐富。
這次參訪開隆宮,我感受到了民俗信仰的特殊地位,在今日科技化的時代,民俗信仰已不再是人們求解問題的主要管道,廟宇在人們心目中經常成了一個歷史悠久的物件,但當我們驀然回首,總會發現它默默的支撐著我們的民族,我們的精神。
21009林柏宗
TAINAN52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劍若正邊邪辟開 劍若左邊福祈來 止煞鎮宅雙喙咬 劍若出獅相意愛……想起成功來攻台 劍獅猶原有由來」----取自莊柏林〈劍獅埕〉
在開篇詩句的前四句,說明刀劍的擺放方式因用途不同而有差異,最後二句則略有提起劍獅的由來。
劍獅的由來是在鄭成功時期,安平是駐防重鎮。當士兵們操練完回家,就將刀劍橫插在掛於門上的盾牌獅口上,遠遠地看時,就像一副「獅咬劍」的圖像,宵小們看到這個,便就知道這是官兵的家而不敢作惡,百姓見這劍獅有如此用途,便紛紛效仿,以求能威震宵小使之卻步。久之,家家戶戶都裝上各型各状的劍獅圖騰,祈求能夠辟邪、祈福。
當天參觀「安平老街」時,人群擁擠、人山人海,各店家都很親切的招呼客人,又因為街道及店舖均顯得古色古香,很有古蹟的氣氛,至今仍回味無窮,暢遊「安平老街」,深感老街各種特殊的物產、景觀、古蹟、人文等一一數不勝數,沿途遊經如「海山館」、「劍獅埕」這類與劍獅相關的特色景點,除愉快的遊賞外,亦引起思古之情懷,從鄭成功抗荷時期到如今,長久的歷史鑿出其特有的文化遺跡,
一個小小的村落,卻分別呈現著荷蘭、明鄭、清朝、日據等不同時期的豐富史蹟、人文、建築等風貌,其中最具特色,且直至今日成為安平地區文化開發的主角,古蹟所守護重點的即是安平的劍獅。在早期的安平,劍獅是很常見的,各種不同材質如木雕、泥塑、石雕或陶土的劍獅是很常見的,造型也各不相同,十分有民俗特色。古老的劍獅,時至今日,還是頑固的守護著它的家,有空來到安平,不妨停下腳步,聽聽屬於它們的故事。
…………………by 20233
TAINAN52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安平舊港又稱安平漁港,位於老安平聚落旁,曾為臺灣最大港。西元1823年鹿耳門港被洪水沖毀,而安平則因海沙推移,港口反較前略深,兼具國防及貿易功能,成為臺灣南部及台灣府城(今臺南市)的要港。但是不久後,安平港港被漂砂淤積,灣內的安平島接連陸地,船舶僅能停泊於距舊港口兩海浬處。隨著安平港因易淤積,須經常疏濬,極不經濟,很快便就被其他港口所取代。歷史的風沙逐漸掩蓋住了安平港的輝煌,昔日進出港口的大船們,也失去了他們的蹤跡。
行走在安平蜿蜒曲折的小路中,我們邊走邊瞧,不知不覺又繞過了一個轉角,這次,在路的盡頭,好像有個東西在呼喚著我……漂泊的船啊,停靠在安平寧靜的小巷中,我終於尋見了你。沒錯,呼喚著我的正是這艘船──或者說是這家店。
船家寶,這家店的外型有如其名,整個外觀都是船隻的型狀,二樓是個甲板可以坐著用餐。在爬上二樓的時候會發現古色古香的木製桌椅和擺設,非常有安平老街的味道。老闆娘的爺爺據說曾是地方上的保正,對安平這塊土地的維護與熱愛,也傳承給了老闆娘。船家寶的前身是一棟百年古厝,但老闆娘不想讓代代相傳的老屋子就這樣荒廢了,所以就秉著懷念先人的執念,花重金費心思地把原本將要黯淡下去的屋子,翻修整建了一番,終於使得它再度以另一種型態活了過來。
店內的菜色都非常吸引人,每道菜不只好吃,而且還都注重營養均衡、健康養生,十分照顧人的胃,如五行飯、五行丸等等。就拿五行飯舉例好了,五行、五種菜色,紫紅黃綠黑,分別就照顧到您的心肝脾腎肺,讓您吃的開心美味又顧到身體。此外還有很多美味小吃,如蚵蛋煎、蚵子麵線、魚捲、芒果、南瓜、綠豆冰沙……等等,另外別樹一幟的竹簡菜單也是其一大特點。百聞不如一見,想來安平遊玩的朋友們,這艘停靠在安平巷內的大船,非常歡迎你們來坐坐。
…………………by 20233
TAINAN52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安平許家
安平許家是在伍德廟前的一間老店,樸素的裝潢與擺設並不起眼,地點更是難找,想必有許多人都會找不到。
他們靠著真材實料的好味道成為熱門小吃營業至今,府城小吃競爭激烈,廟前的鐵皮屋下,是忙碌的老板娘不間斷的掌控著火爐,為的,就是讓客人們能夠立刻品嘗到溫暖的料理
( 不過老闆娘真的是有點兇,也不怎麼說話,也許是每天手工做芋粿和肉圓太累吧!
不同於甲仙那邊的芋粿,平滑如蘿蔔糕的外表,我第一次看到還嚇了一跳
因為是手工做的,他們的芋粿是不規則的形狀,而上頭有一層肉燥提升氣味
入口先感覺到芋頭的香味,然後是香而不膩的肉燥,配上略帶甜味的醬汁,真的會讓人食指大動!
這裡的東西都是手工現做的,除了招牌芋粿外,他們的肉圓也是網路盛傳的美食,不規則狀的外表,是他們堅持傳統最好的呈現
不過我沒有吃他們的肉圓,實在是因為沿路吃太飽了,台南美食真的很多很好吃,想不吃到撐都很難!
吃完以後如果覺得太飽,還可以沿著外面的運河路散步,不遠處還有運河博物館可以逛。
我們當時去的時候是春天,附近氣候還蠻涼爽,散起步來也很舒服,有時間的話可以去看看喔!
檢視較大的地圖
照片不是我拍的QQ
日後補上
17高宏文
TAINAN52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21039 鄭宜杰
海神廟位於赤嵌樓的正中央,可說是赤嵌樓最重要的一部分。而為何會建造海神廟呢?相傳是沈葆楨來台平息牡丹社事件,一路風雨無阻,終得以使整個事件圓滿落幕,為了感謝海神的幫助,於是奏請皇上在此興建海神廟。海神廟從興建之初的1874年(同治十三年)至今已有兩百多年的歷史,屬於台灣的一級古蹟。
而建築內的設計也頗具學問,包刮屋脊上的魚飾建築「藻飾」(現存的是民國三十三年重新加工上去的)有吉祥的意義,還有壺狀的後門以及在二樓的各種船隻模型和簡介。
從踏入門欄的第一步起,我就為這整個建築的古色古香所吸引住,古老的木質地板不時「嘎吱、嘎吱」作響,四周掉漆的陳舊裝潢,散發出淡雅的芬芳,牆上一張又一張的簡介,彷彿正引領著我們走入那歷史的洪流中,置身其中,荷蘭殖民的水深火熱,鄭氏父子的儒學開發,大清王朝的雄偉及衰敗走馬燈般的呈現在我的眼前。
海神廟彷彿有生命一般,他向我訴說許許多多他的過往經歷,然而這經驗想必你無法想像,想要體驗其中的旨趣嗎?事不宜遲,馬上出發來府城赤崁樓來觀光吧!
TAINAN52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昔日繁華的五條港曾是經貿地帶;而今搖身一變成了結合歷史和藝術的文化園區。歷史的足跡在此清晰可見,藝術的蹤影四處點綴著五條港。不只是隨處可見的裝置藝術,不少店家也漸漸融入了藝術。吸引許多藝術家在此留下傑作,海安路、神農街、正興街……藝術之美處處俯拾即是。
五條港的正興街更有另一種不一樣的享受。慢慢的走在靜謐的巷,悠悠的曬著午後的太陽。若你是咖啡的愛好者,那你絕對不能錯正興街中「正興咖啡館」。一棟傳統的古厝在設計師劉國滄和蔡佩烜的合作之下打造出現在這間別具特色的咖啡館,店裡頭處處充滿的不只是歷史風味更有一種獨到的藝術氣息。
簡單的門面不時張貼著藝文活動的資訊。斑駁的外牆、舊式鮮藍色的木製大門,它的第一眼給我了一種穿脫時空束縛的想像,彷彿穿過那門就會回到五十年前的時空、五十年前的五條港。走進去之後,卻驀然發現它帶給我這不只如此,結合了現代的藝術讓店裡頭的顧客眼睛都能為之一亮。白色的吧台結合了當年留下的舊鐵窗夾雜褐色鏽著,幾瓶玻璃罐子的咖啡豆或多或少和雕鏤的木檯燈一同擺放在窗口。店裡頭的微微燈光穿透那窗,一種魔幻的配色正無時無刻勾引這些無數過路人的目光和腳步。似乎無一個角落都不是經過設計師的精心設計——似乎就連那窗上的鏽也是如此。就在吧台前方陳列著不少和台南有關的大小商品,從台南景點的撲克牌到台南相關書籍,還有來自各工作室的作品。
穿過一到門後又是另一個天地,傳統的氣息更加的濃厚。木頭的微香帶著濃烈的咖啡香氣正向我撲鼻是多麼誘人,裡頭的三五客人坐在長沙發上悄悄的品嘗著悠閒和這淳樸的氣息。那面粗糙斑蝕的紅磚牆附著灰黃的石灰剝落著就如一大塊舊畫布,讓店內燈光的黃慢慢的在上面揮灑著,整個時空的泛黃如一張老照片記錄著這讓人錯亂的時空。但是這張照片似乎少了什麼?少一個能襯托它的一面舊相框。我走到加高角落的座位坐在一個木桶椅子,靜靜的透過木製舊隔牆上的高高低低的窗端詳著店裡頭。我這時才突然了解這一個個舊蝕的木窗框就是這一張張舊照的框,框著坐在沙發的顧客談天、發呆、沉澱心靈、徜徉悠閒……的每一瞬間,每個人都是相片裡的主角。
我打開桌上的燈,低下頭看著琳瑯滿目的菜單。各式各樣的咖啡、飲品、小點心讓我不知該如何是好,每一樣好像都值得一試。在這漫步調的午後時光我自然而然變的不急著決定,花了十幾分鐘勾了一杯咖啡和一份點心。我靜靜地坐著等著,感受店內的蔭涼。雙眼緊緊盯著桌上暈黃的燈,燈光穿透瞳孔狠狠的抽離我的靈魂,腦袋幾乎全空了只剩那一絲絲各種的咖啡香、奶香。正當我放空之際,店員端來了我們的咖啡和兩顆杏仁荖,一股更為強烈的香氣如洪水般的湧入空蕩蕩腦袋裡,一瞬間就有了溫度。搭配咖啡的杏仁荖正是這家咖啡館與眾不同的特點,這個點子就是當年執行長的創意,杏仁荖上麥芽糖微微的甜度配上店內不論哪種咖啡都可堪稱是絕妙的搭配。我端起眼前的巧克力咖啡,小啜一口浮在上頭的奶油、巧克力和一口裡頭的熱咖啡。加上濃濃奶香襯托著,巧克力和咖啡在口中調和不會太甜不會太苦。點心小法國麵包沾著同的醬料搭配出的效果在嘴中完全不同:Cream Cheese奇妙的酸味、楓糖的清淡的香味和苺醬酸酸甜甜的果粒,替麵包增添了口感。
咖啡的溫度暖了這愜意的下午,牆面的灰土留了歷史的腳步,設計的角度帶了驚艷的藝術,舊時光、街道和老屋值得一在回顧。你妨找個悠閒的下午,享受下午茶回到伍○年漫步。
檢視較大的地圖
20619許滎桀
TAINAN52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