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65年的3月,出生於蘇格蘭的馬雅各於1865年5月27日,由英國長老會派任第一位駐台灣宣教士,選定了台灣府(就是台南)作為宣教中心,馬雅各既是一位醫生,也是一位宣教士,他透過一邊行醫救人,一邊在台灣南部傳教。但是,當時的民情和風俗非常保守,只有二十三天即受到迫害,只好退到有英國領事保護的旗後,等待機會再回到府城。此次是本會第一次的遷徒,也是旗後教會時代的開始。在旗後之後便開設醫館與拜堂開始宣教,馬雅各醫生除了來台宣教,他也爲台灣貢獻許多建樹,包括建立台灣府宣教中心、台灣府城堂會、教會公墓、拜二婦人祈禱會、壯丁會、教會小學還有台南第一間女子中學(長榮中學),最重要的是,他更建立了全台首座的西式醫院-舊樓醫院(現改為新樓醫院)。
因為馬雅各醫生在台灣無怨無悔、傾其所能的付出,台人感念他的恩徳,1901年吳道源執事奉獻太平境堂地,並且由眾信徒以及巴克禮牧師代替向英國母會募捐,並於1902年9月13日建造完成太平境教會新禮拜堂,由英國母會贈送紀念碑命名做「馬雅各紀念教會」,此碑是為追念馬雅各醫生,馬雅各紀念教會則是作為英國長老教會帶來真理的紀念。是台灣基督長老教會連綿一百四十幾年來活活的見證,用醫療傳道,將主拯救的福音帶來台灣之紀念教會,是全台灣最早的教會,並在在歷代傳教師及長執信徒同心協力下,教會前後已經開拓25間的子教會,遵循主耶穌賦予的使命,廣傳福音,促使福音遍傳在南台灣。
現今的教會,其實並非一開始所建的建築,而是50、60年前,經過整修的,1951年曾召開「和會」,議決重建新的禮拜堂,1954年6月20日改建完工,成了現在的禮拜堂。在外觀上,教堂主要以現代建築手法來表達西方傳統的「歌德式建築型式」,特別是中央高聳的18公尺尖塔(鐘塔),曾經是1955年代台南市中區的地標。鐘塔採三面開窗設計窗戶造型則以十字架當作窗框之形式,主體兩側則採用連續五個折版屋頂,使整體造型活化。禮拜堂內空間「巴西利卡式」,中殿內部末端則未設置聖壇,主要是考量舉辦活動之便利性。
參觀完教會之後,我發現,教堂內外整體以白色油漆為主,這使得我再參觀時,收起我散漫不莊重的態度,頓時莊嚴了起來並強烈的感受到信徒敬畏耶和華的心,謙虛、虔誠、專注、奉獻,是我從教會中所領受的「心」態度,讓我更進一步的想親近神,想了解神,想在神的庇護(也就是愛)下滋長茁壯,因為我領悟到神的大愛是具有大能且無悔付出。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