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一六六八年,由於天妃宮所奉祀之媽祖隨船護佑鄭成功舟師來台,因此冠以 「開臺」頭銜,
且直接承襲湄洲媽祖香火,威靈顯赫、盛極一時。
安平開臺天后宮前身即是「安平鄭氏廟」。相傳清朝接管臺灣,以天妃宮為鄭氏所建,刻意加以貶抑,藉以影響開臺天后宮在台灣人民心中的信仰中心。
直至沈葆楨奉旨巡視台灣,為使鄭氏遺民與皇親國民不分彼此團結一致,因而上書使安平廟的地位正式恢復。
而到了光緒二十一年 (一八九五年),中日馬關條約,將台灣割讓給日本,日軍登台的連續燒殺,使安平天后宮也難逃此劫。
據說一班逃不了的清兵在媽祖宮被圍,約五.六十人慘遭屠殺,事後日軍將其潦草埋葬於廟後空地,神聖廟堂為血腥所染,不時又有冤魂出沒的傳說,於是香火冷落、廟宇自然荒廢了。
直到民國五十一年五月,安平開臺天后宮管理委員會決定重建事宜,民國五十五年竣工落成,並於四月十一日吉時,奉請三尊媽祖寶像入廟安座,重享安平人間香火。
而無論是臺南或北港的天后宮,事實上都是由安平天后宮分靈出去的。所謂分靈,實際上只是攜取舊廟的香灰,塑入新廟的神像,用以表示媽祖神靈已經灌輸在新廟的神像中了。
通過這種方式,不但可以興建無數個的媽祖廟,也可使全臺灣的大小媽祖廟,都與安平的『開臺天后宮』保持血緣關係。
媽祖神貌尊嚴又不失慈輝面容,對於安平當地人民,是相當重要的信仰中心。每逢媽祖聖誕,以及春節過年,總是吸引各地信徒前來朝聖。
來到安平不忘前往媽祖廟點上一盞光明燈,手持清香向媽祖祈求事事順心,冥冥中,媽祖給予了無限的精神力量。
「安平開臺天后宮」
全站熱搜